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9 月 10 日
作者:日本著名讀心師 DaiGo
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院物理資訊工程學系畢業,為電視節目常客,精通讀心術與心理學,近期轉向商業顧問、產品開發,作家與大學教授,憑藉自己開發的讀書法每天吸收龐大資訊,持續創造驚人成果,擁有多部暢銷書,在日本與台灣皆有發售,累積銷售量破300萬本。
很早就關注DaiGo,他一出書總是盤據Amazon的暢銷書排行榜,本身就是學霸。
DaiGo還就讀日本名校應慶義塾時,就已經在日本綜藝節目中表演「讀心術」,是當時名氣最大的讀心師。後來他離開演藝圈,開始在影音平台創立教育類頻道,上傳影片或者做直播演說,算是最早的那一批領頭羊。
他曾提到自己在實體演說或直播演說時,常常不太需要準備,隨便一個主題,可以連續講三個小時都沒問題,有人問他怎麼能掌握這麼大量的知識,於是他寫了這本書來告訴大家。
本書的日文原書名為「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成果的超效率學習法」,所以並不限定學生讀書考試,也相當適用於社會人士的自我學習。
內容目錄
你還在用嗎?科學證實缺乏效率的7種學習方法
- 劃重點
- 背口訣
- 重點整理
- 反覆閱讀
- 集中學習
- 使用自己習慣的讀書方法
- 趁忘記前再次複習
2個學習關鍵
回想和言語重組,聽起來很理所當然,卻是最常被人忽略不做的有效方法。
如何回想?
- 測驗化
也就是心裡學中的「提取練習」。
成績好的學生跟成績不佳的學生之間的差別,往往就在這一點:成績好的學生常常自我測驗,成績不佳的學生只是重複看同樣的內容,從不測驗自己是否真的懂了。 - 分散學習
間隔學習法認為複習不能只有一次,並要拉開時間。
第一次複習:2天後
第二次複習:2週後
第三次複習:2個月後
* 這裡再加上交替學習,效果會更好,例如讀國文30分鐘後,換讀數學30分鐘,然後再換歷史30分鐘,最多三種科目之間交替學習,中間需要休息。 - 意元化(Chunking)
根據某種規則,把看似不相關的資訊組在一起,例如「減重方法」可以把三個方向的策略串在一起:心理、生理、記錄。
心理:心理建設
生理:安排運動和飲食
記錄:每天記錄體重的人對減重比較有警覺心,較容易達成減肥目標
如何做言語重組?
- 自行解說
學習之後,馬上自問自答「為什麼?」和「如何做?」,詢問自己學到的內容,可以幫助自己加深理解。 - 教中學
向別人說明學到的東西。為了向別人解釋清楚,自己要充分理解內容,加上要對別人解說會有「一定要正確」的壓力,讀書會更有動力。 - 想像
1. 讀書、解題時想像自己跟書中的作者討論,或者當旁觀者觀看兩種意見在討論,都能加深理解與獲得新的角度看事情。
2. 如果是歷史或者故事性的知識,可以想像如果自己就是當事人時會怎麼說,會怎麼做,又為什麼那麼做。
把握3個學習策略
- 重點1:訂定成功率高的目標,培養成長心態。
選擇有80%把握可以完成的小目標並達成,累積小成功可以培養自己擁有成長心態,這非常重要。 - 重點2:設定好小目標後,具體規劃詳細步驟。
例如 : 一天背「10」個單字、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 重點3:評價自己
如果沒達成目標,檢視兩各方面 :
1. 這個目標恰當嗎?
2. 方法需要調整哪裡?
如果達成目標,也要檢視自己哪裡做得好,稱讚自己。
結論:拿高分的科學讀書法從養成習慣開始
從小到大,傳統的學習方法已經在腦中根深蒂固,即使讀了這本書,我猜也許還有人會覺得這些方法比較麻煩,其實,這純粹是大腦還沒有適應新的學習方法而已。只要照著新方法去做,很快就會發現學習效果提昇,成績也往上,不論是學生或社會人士,都能在這本書當中學會提昇能力的根本技巧。
延伸閱讀1: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讀後心得】
延伸閱讀2:【讀後心得】超速學習:我這樣做,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4種語言,完成MIT四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