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大腦開外掛的30個法則

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封面2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7 月 5 日

作者:啾啾鞋,台灣知識型YouTuber,目前有145萬以上的頻道訂閱。到目前為止,擁有七年知識傳播影片製作經驗,擅長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與龐雜的書籍內容進行簡化和彙整,並自製內容,以冷知識、科普、書評。

為什麼我會買啾啾鞋這本《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呢?說穿了,是因為他在YouTube有145萬訂閱數,我想了解他的獨到之處是什麼。

再來,他有七年的知識內容創作經驗,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的收集、整理、消化、再創作可說是一門學問,所以這本書的含金量肯定不低。

整本書分為三大部份,分別是整理、創造、傳達,以下是我的一些書摘和讀後心得。

熱思考的整理

如何快速整理接收到的知識

  1. 準備濾網

    一邊收集知識,一邊自問「這是觀眾想看的嗎?」開始過濾出需要的知識。

  2. 驗證知識的正確性

    可以利用書本、維基百科的外部連結、對談影片或錄音、Google 學術搜尋等較為可靠的來源驗證,適度就好,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

  3. 優化

    針對細項,重複以上兩個步驟,並且調整名詞難度以及解說長度。

以上是按照對象去收集知識的方法。

如果你是上班族要整理簡報,對象就換成上司或同事 ; 如果你是學生要準備報告,對象就是老師 ; 如果是你是老師,對象就是學生。

對象不同,濾出來的知識就不同,這是一開始就必須要明確的事情,才能避免收集過多派不上用場的知識。

如果你是好奇心很強的人,為了不被一堆有趣的事情拉走(我也是受害者),可以發出聲音問自己:「這是XX想看的嗎?」來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藉此維持濾網品質,否則很有可能收集到自己覺得很有趣,觀眾或聽眾卻覺得頗有距離的知識。

知識的正確性和優化,都是一個「知識傳播者」應該要做的事情,首先確認消息來源值得信任,再交叉比對一定數量的資料,正確的知識就會浮現出來。

怎麼抓重點

1. 找關鍵字

先瀏覽大量資料,找到共通的「關鍵字」(不斷重複出現的詞彙或概念)之後,也代表資料蒐集的工作差不多了。

2. 找架構

每篇文章先看開頭和結論,有相關才看內容。然後看圖表(通常是重點),接著跟其他同主題文章交叉比對,找出該主題共通的核心架構。

3. 寫摘要

最後自己用200-500字寫出摘要,確認自己有沒有真的理解。

抓重點這個動作,在初期收集、整理資料時,就可以刻意去做,不少學習書籍也提過,先了解關鍵重點、整體架構,然後再去深入細節,這樣會比較容易吸收。

這也符合我看書的經驗,我總是會先翻書三四次,掌握整體大概,才慢慢深入細節,讓我的理解程度一次次加深。

熱思考的創造

好奇心是思考的起點,所以啾啾鞋的很多影片標題都是「為什麼XXXX?」,問的都是多數人都曾感到懷疑卻沒時間去找答案的問題。

但是,不少人都因為「理所當然」而陷入思考僵化,連在日本也有「思考停止」這樣的熱門詞彙,在此,啾啾鞋分享了兩個方法,幫助我們破解理所當然的制式反應,讓大腦重新活化起來。

兩個方法破解生活中的理所當然

1. 問5個WHY

這是豐田汽車聞名的思考方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想找到問題根源,連續問5個Why就能直搗問題核心

2. 九宮格思考法

逼自己用不同角度思考,例如思考精神病患傷人事件,可以繪製成下面這張圖。

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之九宮格

兩個方法培養隨時隨地思考的能力

也就是培養好奇心,怎麼做?

1. 運用「猶昧感」

意思是明明對這個人/事/物已經很熟悉,卻突然產生陌生的感覺。要做到這個很簡單,盯著一個事物多看十秒,常常會讓人產生好奇心。我就盯著我的計時器十秒,第一次發現按鍵上面的數字「字體」與眾不同。

2. 把自己當作觀光客

這個練習要你先「入戲」,假裝自己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抱著好奇心,觀察每一個東西、每一個景物,觀察到任何好奇、有趣的事物,立刻記在手機記事本裡,作為思考的素料。

熱思考的傳達

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之風格

這一章蠻精彩的,不僅講到品牌定位和延伸,也講到營造個人風格塑造一直到如何輕鬆講嚴肅話題、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有趣等等,也就是「傳達」的功夫。

把創造的東西傳達出去,是知識變現的基礎,但在自我行銷和爭取曝光之前,更重要的是做好「品牌定位」。

不見得要刻意打造形象,而是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並觀察觀眾在自己身上貼了什麼標籤,一邊調整去做,兼顧主客觀的視角。

啾啾鞋說,他在YouTuber初期很努力製作影片,但是觀眾來來去去,似乎留不住觀眾,於是他去請教前輩,才發現他沒做「品牌定位」。

後來他決定專注做「冷知識」系列,從此「冷知識」就成了他的記憶點:「想到啾啾鞋,就想到冷知識」。

長期專注某個領域,影響力擴大之後,就會逐漸成為該領域的代名詞,這就是品牌定位的第二個目標,以啾啾鞋為例就是:「想到知識型YouTuber,就想到啾啾鞋。」

所以垂直深耕還是首要,水平拓展或跨界在後。

這一章,我覺得是YouTuber的絕活分享,在各種工作上例如簡報或演講,甚至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值得參考。

結語

這本書的寫作方式,就像啾啾鞋的YouTube影片一樣,淺顯易懂,乾貨很多。

我喜歡本書用問答方式寫作,例如:「為什麼我看了很多東西,但還是講不出什麼東西來?」或是「怎麼知道自己已經學會了?」然後啾啾鞋會循序漸進,一一解答,並分享常用的思考方法和工具,只要照著練習,相信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都會跟著提升。

我也發現,啾啾鞋的思考是偏向本質思考,所以在一些觀念上,他跟別人會有不同看法。

比方說,現在流行斜槓人生,他認為大家要追求「能力斜槓」而不是「職業斜槓」,否則可能會成為「各領域的初學者」,淪為窮忙、瞎忙。

他認為斜槓的前提是擁有核心目標,為達到這個核心目標才去發展各種「能力。這時會有充分的動機去學習,所學的能力也會互相加乘。

這本書用語淺顯,明顯來自啾啾鞋的安排,啟發點很多,難得的都是貼近本質的思考,可見都經過思考、消化,加上他個人經驗讓內容豐富許多,值得推薦。

博客來買書79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