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2 月 26 日
作者:樊登,「樊登讀書」平台創始人,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曾靠著說書和讀書,創下三天應收超過2億人民幣的驚人紀錄。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應用傳播研究所前所長,於央視主持過三個節目,被譽為「行走的百科全書」。
如何讀懂一本書?
影音資訊爆炸的年代,精彩的YouTube影片滿坑滿谷,一不小心就會手滑訂閱數十個頻道,乖乖開啟小鈴鐺。
在這樣的時代裡,還有人在捧讀「書本」,是因為書本仍代表著一種有權威性和正確性的知識來源。
然而,無論像書本這樣的「精神糧食」多麼營養,我們得有好的消化能力,才能吸收到養分,把知識內化成能力。
怎麼做,才能充分消化知識,並讓知識內化?3300萬註冊會員的「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大力推薦用「講書」這個有效方法。
內容目錄
講書,是最高效的沈浸式學習法

講書,就是看書、理解、內化,再整理分享出去,是一種「沈浸式的學習」,而不是「觀光式學習」。
什麼是觀光式學習?例如我們到台南一日遊,去了好多景點,回來後,朋友問我們台南好不好玩,如果發現自己只能說出:「古蹟很多,陳家蚵捲好吃!」可能代表自己一路上只是在走馬看花。
想起福爾摩斯對華生說:「你只是在看,你沒有在觀察。」觀光式學習,僅只於知道什麼地方有什麼,然後就結束了,缺少主動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什麼是沈浸式學習?
相較於觀光式學習,沈浸式學習是真正深入理解人事物,需要花一些功夫。
比方說在台南住上一個星期,天天在歲月靜好的小巷弄裡迷路,探訪一座座歷史古蹟,三餐吃碗阿憨鹹粥、小卷米粉、鱔魚意麵,再與當地人閒話家常,你也許能深入台南的底蘊:
- 為什麼台南人的生活充滿「慢」的氛圍?
- 為什麼台南出美女?
- 為什麼台南是日本人最愛造訪的台灣城市?
- 為什麼台南這麼有文青氣息?
- 為什麼台南是許多台灣小吃的發源地?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廢話?待的時間越久,認識就越深啊~」
「甘 – 安 – 捏?」我們不妨立刻做個實驗。
請閉上眼睛,開始描述自己的房間的每一個位置,還有那裡放了什麼東西?(嚴禁偷看)
.
.
.
萬一你說不出來,不用氣餒,因為我們平常本來就不會主動注意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
再來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問紅綠燈的綠燈位置是在最左邊,還是在最右邊?(嚴禁偷瞄)
.
.
.
最後再回答以下問題試試:(別跑~)
➡ 女友或男友最喜歡和最討厭吃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
➡ 對方最喜歡和討厭的顏色是?為什麼?
➡ 對方最喜歡的書本作者是?為什麼?
➡ 對方最喜歡的電影作品是?為什麼?
➡ 對方最愛吃的水果是?為什麼?
➡ 對方最愛的國家是?為什麼?
如果你能順利答出所有問題,真的替你鼓鼓掌,這代表你很用心生活,你也很可能是一個好伴侶。
反過來說,如果你遇到「為什麼?」的問題,想半天也想不出來,這代表你平常比較少主動去觀察,你所做的學習,很可能都是「觀光式學習」。
沈浸式學習的重點是主動、用心、深入、參與,樊登所提倡的「講書」就是其中一種,不僅可以真正理解知識,抓到重點,還可以同時訓練表達能力。
講書必備5種能力

以講書為目標,需要養成以下5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特別需要的能力。
- 邏輯思維能力
看書抓不到重點,無法內化,多半跟邏輯能力有關,首先熟悉歸納法和演繹法,再進行分析和理解。 - 大局觀
別一開始就落入細節,任何知識的輸入跟輸出有個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先抓住整體感、抓大架構,然後才去深入。怎麼抓架構?拿到一本書,就問自己:
– 這本書是要解決什麼問題?
– 它的使命倒底是什麼?(想傳達什麼、教導什麼、幫助什麼)
– 它要如何達到這個使命?
– 它提出一個什麼樣的假設?
– 它怎麼驗證這個假設?
– 它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 它用了哪些證據?
– 最後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 這個結論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問完了,架構也就出來了,如果你能在腦海裡清楚梳理這個架構,讀書就會非常省力,容易內化。 - 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可細分出很多部份,樊登認為最重要的三個是:簡潔、幽默和說服力。
簡潔
一個人能深刻、準確理解一件事,就有辦法簡單地描述出來,這也跟前述的邏輯能力有關。
幽默
樊登認為這點不需強求,有靈感時可以幽默一下,沒有靈感時不說。
其實培養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劇片,或者看歐美的脫口秀Stand Up,日本的お笑い ,或者台灣近年興起的脫口秀,觀眾的反應熱烈時,去抓笑點在哪裡,觀察藝人是怎麼創造幽默的氣氛。
說服力
看優秀的電影和文字作品,直接模仿你認為有說服力的部份。記得要全部模仿,包括角色的眼神、表情、態度、用詞、語氣、動作。 - 同理心
講者必須知道自己講的東西在聽者身上會產生什麼作用,知道聽者關心什麼,平日在想什麼,做換位思考。 - 愛
這並不是開玩笑,卡內基的巨作《人性的弱點》也提到過:對你的聽眾 / 觀眾要有愛,要帶著幫助人的心情去表達,看重每一個人。如果我們說出的內容有一個人聽進去了,他的生活可能會產生好的改變,那麼這一切就會產生意義。
以上是講書的5種能力。如果你對講書沒興趣,只想搞懂一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又可以怎麼做呢?
理解一本書
有句話說:「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作者說,很多人拼命看書,就像在競賽一樣,事後才發現沒吸收到多少東西。
這是因為從知識到能力有個過程,讀得再多,還不如真正把一本書讀懂、讀透,實際運用,來得對人生有幫助。
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快速閱讀並抓住重點?提高理解能力是首要,平日就要培養看書的背景知識,包括以下七種:
- 經濟學知識
- 心理學知識
- 國學知識
- 管理學知識
- 邏輯學知識
- 哲學知識
- 人生經驗
背景知識不需要鑽研很深,只要知道它們的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基礎,配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大部分的書就會變得容易理解了。
結語
講書是一種C/P值很高的方法,理解、記憶、內化、表達訓練一次完成,可以說一石多鳥,也是一種能帶來收入的商業技能 (作者樊登、台灣的許景泰、水丰刀、文森、艾爾文、好葉等等這些說書人,都靠著說書獲得收入)。
主動而有目的性的閱讀,能帶來高度的專注力,引領我們沈浸在書本之中。在這種狀態下,容易找出知識的意義和脈絡,將各種點串成面。
《日本補教天王學習法》這本書也提到「理解就是表達」原則。能清楚表達知識的意義和脈絡,代表著你的理解已經達到一定的深度。
除此之外,作者樊登也在這本書裡提到他的私房能力和訓練方法,包括:
- 如何鑑別高質量內容
- 讀書方法
- 公眾演講技巧
- 鍛鍊超前的思維方式
- 練習簡潔要害式的表達
- 一年52本書選讀準則
- 解構一本書的方法
- 內容再創作
- 樊登版心智圖做法
這是一本不厚,含金量卻很高的書,對於想同時提高讀書內化能力與表達能力的人來說,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