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心得】跨能致勝:顛覆1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跨能致勝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2 月 26 日

「艾波斯坦告訴我,原來我先前的所有想法都是錯的 — 而我莫名享受這種恍然大悟,我好愛這本書。」《引爆趨勢》、《異數》作家葛拉威爾

這本書在說什麼?

《跨能致勝》的封面上有一把張開的瑞士刀, 很符合本書的主旨,因為瑞士刀可以用來削、切、鑽、撬等等,同時運用這幾種功能的話,就能達到所謂的「整體綜效大於部份總和」

我想起古早味的美國影集《百戰天龍》主角「馬蓋先」,他不愛用武器,只要手裡有一把瑞士刀就直接開掛了,能在任何惡劣環境下生存、脫困,成功解救重要人質。(PS:年輕讀者可以看2016年開始的美劇「新百戰天龍」,經典就是會重拍!)

跨能致勝之百戰天龍

同樣的,本書的觀點認為,如果你廣泛涉獵、多方嘗試,觸類旁通,你會更容易達到成功,不需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

這本書未上市之前已經榮登亞馬遜分類暢銷榜NO.1,書中推翻《引爆趨勢》《異數》知名作家葛拉威爾的觀點,可是卻被葛拉威爾本人給肯定了(這證明小葛是個貨真價實的知識份子,更欣賞他了)。

近年來,除了《新富人的捷徑》《聰明捷徑》這兩本書介紹的成功新模式之外,市面上的成功之道多數雷同,大多勸人盡早起步、追求專精、著重效率,然而作者在卻在本書中指出相反的路徑,顛覆的成功之道,令人好奇。

刻意練習 VS 多元嘗試

跨能致勝雙冠軍

高爾夫球代表人物老虎伍茲和網球代表人物費德勒可以分別代表刻意練習多元嘗試這兩種成功類型。

伍茲從3歲開始高爾夫球生涯,天份加上興趣還有長時間的練習,讓他所向披靡 ; 相反的,費德勒年輕時,什麼運動都碰,十歲出頭才特別對網球有興趣,但不會特別練習,因為他也愛玩拳擊、音樂和足球。

其實頂尖的運動員當中,只有少數人走伍茲的路,多數人的運動生涯比較像費德勒,只是比較沒有被報導出來。

例如2014年剛贏得世界杯的德國國家代表隊裡,多數球員比業餘聯盟的球員更晚起步,大家到22歲以後才認真投入團隊足球。

另一個研究指出,11歲到13歲的兒童,有參加多種球隊或者隨興踢球(非長期正規訓練)的人進步較大,冰球、排球、足球,許多球類運動都有相同結論。

作者發現,不少頂尖高手,都是興趣廣泛,什麼都玩,後來才逐漸走向特定領域,然後成功,這才是常態。

贏在起跑點的迷思

贏在起跑點這件事,西洋棋天才「波爾加三姊妹」常被拿來舉例。她們的父親從小刻意培養她們成為西洋棋天才,後來還出版相關的教養書籍和線上課程,大受歡迎。

暢銷書「我比別人更認真」也曾舉例老虎伍茲和波爾加姊妹,認為早點展開刻意練習是成功關鍵。可是本書作者認為,那些只是單方面的案例,經驗和熟能生巧是兩回事

有經驗就一定專精嗎?視領域而定。像下棋、高爾夫、救火這些項目有規則,有界定範圍,相同的模式會一再出現,獲得反饋後,可以立即修正,所以可以花時間反覆精進。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也提過,刻意練習比較適用於有規則、有範圍的項目,例如樂器、運動等。

如果是充滿變化的環境裡,經驗恐怕有反效果,例如急診室醫生替病人診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需要考慮,靠經驗是有可能誤診的,需要細心和小心。

磨練多年的本事,最容易被機器取代

1997年,超級電腦「深藍」靠著每秒能計算兩億步棋打敗世界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隔年卡斯帕洛夫協助舉辦「進階西洋棋大賽」,由人搭配電腦出賽,人負責戰略,電腦負責擅長的戰術

西洋棋手訓練多年的模式辨認本領,多年培養出的「戰術」,如今都打不過電腦。然而在「戰略」層面上,人還是比較強。例如人指揮多部電腦對戰局的大方向,再由電腦執行戰術,通常贏面比較大。

現在的人工智慧下棋軟體AlphaZero更強,它會教育自己,或許它能擊敗上述人+電腦的組合,但它很少能在《星海爭霸》中獲勝,因為《星海爭霸》是一款即時戰略遊戲,需要人的綜合判斷。

思考有很多層面,人類在個別層面很糟,但是人類在整合、調整長期策略這方面很厲害,這是AI還無法做到的可以說人類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廣泛整合的能力。

將來AI的確將會取代一些工作,在封閉穩定的環境下,AI可能是無敵的,所以人應該要鍛鍊的是戰略的力量,以及跨界整合的力量。

結語

對我來說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很有啟發性,例如:

  • 立竿見影的學習,反而欲速則不達
  • 教育不能只教專業,要培養抽象思考力
  • 真正的音樂奇才,皆非刻意練習而來
  • 解決問題與其鑽牛角尖,不如大破大立
  • 看似不被擊潰的恆毅力,深藏危機
  • 當個內在門外漢,才能打破極限

作者採訪了很多人,收集了大量的事實、案例,經過分析後,娓娓道來,條理分明,讀起來深入淺出,很有啟發性,推薦給大家。

博客來買書79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